逆势前行,中欧经贸合作显韧性

2021-04-24 16:50:00
原创
3130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这句名言与中国人“危中见机”的哲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2020年,中欧经贸逆势增长,在疫情之下“化危为机”,为东西方的文化的相融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中国制造高品质“出海”

欧盟统计局2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欧盟27国与中国货物贸易仍然实现了逆势双向增长,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2020年,欧盟从中国进口商品3835亿欧元,比上年增长5.6%;向中国出口商品2025亿欧元,增长2.2%。欧盟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中,中国是唯一实现贸易双向增长的。
“欧盟市场占我们出口总额的70%左右。”河北省保定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靳立峰告诉记者,在美国政府对华商品打出“关税牌”之前,美国市场占公司出口总额的60%~70%,此后,欧盟市场迅速崛起,替代美国成为公司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深耕美欧市场几十年,靳立峰对两个市场的差异有深入的了解。“我们主要生产花瓶等玻璃制品,美国市场对品质要求没那么高,对产品款式的需求比较稳定。欧洲市场则不同,产品更新换代很快,这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稍微跟不上就会被市场淘汰。”
为此,公司10多名设计人员每年要推出300~400款新品,通常会有几十款被欧洲客户选中。
“要求高”“品质好”几乎是中国企业对出口欧盟市场的一致评价。“欧盟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需要多种认证证书。”廊坊市世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蔡妹表示,公司从事家具出口,其中1/3的产品出口到欧盟市场。2020年上半年,公司出口受疫情影响停滞了一段时间,下半年则迎来了快速增长。
谈及中国自行车的出口市场,中国自行车协会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中国自行车对欧盟市场的出口量不大,成功进入该市场的多为高质量产品,因此很多中国企业以进入欧盟市场为荣。”

广交会持续释放平台效应

今年,中国外贸能否延续强劲增长的势头?毫无疑问,这是外贸人最关注的问题。然而,高涨的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的海运费、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疫情令很多企业作出了外贸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的判断。
“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出厂价格水涨船高。以管材为例,以前的价格是每吨4000多元,现在是5000多元,1吨涨了几百块钱。此外,海运费也在持续上涨,这使得我们部分客户采取观望态度。”蔡妹说。
在过去的几年间,青岛天一十一木业有限公司对欧盟市场的出口份额一直保持稳定,2020年更是实现了小幅增长。但是谈及今年的外贸形势,公司副总经理万宝亮却有些担忧:“疫情使得欧盟国家的线下门店时不时关门,影响很大。除非疫情形势好转,否则公司今年的出口业务肯定会受到影响。”
对于企业的担忧,相关部门已经未雨绸缪作出了部署。在国新办2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将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进一步发挥平台的作用正是举措之一,包括办好第四届进博会、2021服贸会,用好广交会以及首届消博会等重要的展会平台,为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作贡献。
多年参加广交会的万宝亮认为,广交会发挥了维护老客户、开发新客户的重要作用,是重要的贸易促进平台。
如今,第129届广交会已是三度上云,通过科技赋能继续发挥其对促进外贸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中国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更将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注入宝贵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