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故事| 高玮:广交会为中肯经贸“修路搭桥”

2020-10-23 09:42:12
原创
3379

侨居肯尼亚的高玮是中国信息文化交流肯尼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07年开始,每届广交会,他都会带着肯尼亚采购商组成的商务团队向广州进发。“最初,我带的团队只有14个人,第二年增加到33人,现在每届都有一百多人。这种增量源自于广交会的魅力——但凡去过广交会的肯尼亚商人,几乎都会变成广交会的常客。”高玮告诉记者。

为中非商务合作“修路搭桥”

高玮是甘肃兰州人,从小就对非洲的神秘情有独钟,2004年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肯尼亚。在内罗毕学习语言时,这位24岁的年轻人创业热情被激发,投身到中肯教育交流事业。当时,中非交往已形成热潮,但由于长期受英法殖民文化影响,肯尼亚几乎所有的语言培训机构都只教授英、法、德语,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氛围远不像中非政治、经贸交往那么热烈,因此他认为中肯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蕴藏着巨大商机。

肯尼亚参加汉语学习的学生大多家境殷实,家庭多有贸易经商背景。在与学生打交道、开拓事业的过程中,高玮敏锐地发现,不仅是肯尼亚,周边坦桑尼亚等国的贸易商中也有不少人经营中国产品,但其采购渠道多为迪拜,而非从中国直接进口。这种明显增加贸易成本的第三方贸易方式竟然大行其道,引起了高玮的高度关注。经过多方求证,他弄清了其中原委。由于对中国缺乏了解,这些贸易商即便到了中国也不知道去哪儿寻找源头市场;有的通过互联网联系厂家,却又因为语言、文字的障碍,发出去的咨询信息往往石沉大海。此外,当时中肯并没有直接航线,对他们来说,到中国采购要兜兜转转、大费周章。

这触发了高玮为中非商务合作“修路搭桥”之心,决定凭借自己在国内的商贸资源,协助肯尼亚采购商跨越上述障碍。高玮两次回国调研,将目标锁定在了“中国第一展”——广交会。“为非洲商人提供中国商贸资讯,帮助他们寻找中国供应商并组团赴华开展商贸考察,到广交会是必然的首选。因为全中国各行业最优秀的产品供应商都集中在这里。”高玮说。于是,公司的发展计划中又增添了一项重要的业务。

把服务做到细致入微

2007年春季,第101届广交会举办,高玮首次带团前往。参团人数虽然只有14个,效果却出奇地好。对初次接触广交会的肯尼亚商人来说,这无疑是为他们打开了阿里巴巴宝藏。其中有一位生产和销售帐篷的采购商,原本参会目的是采购布料等原材料,看到广交会上琳琅满目、质地优良的产品后,他果断开启“买买买”模式,从原料采购到帐篷成品采购,再到铲子、手电等户外用品采购,这位采购商将自己和广交会紧紧绑在了一起。

“他们不仅到广交会采购急需的产品,也非常注重在广交会上探寻新产品、新技术,对同行进行拜访、交流,探寻行业发展方向。”高玮说,“广交会对他们的促进作用太大了,这也正是团员年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刚开始组团时,高玮对参团目标定位较高,主要针对实力雄厚的商人。随后他发现,肯尼亚不少中小企业经常会向中国驻肯使馆寻求帮助,希望了解一些中国公司的信息和赴华采购的后续问题,这让他意识到了服务项目差异化的重要性。于是,公司开始为这部分中小企业开设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包括提供咨询服务,协助联系采购项目,安排单独采购时间,协助货物运输、商检等,还为他们提供短期培训、配备翻译。一条龙的商贸服务模式帮助中肯供采双方达成了更密集、更便捷的合作,提高了肯尼亚企业中国之行的采购效率。

      日臻完善的细致服务使高玮和他的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如今的高玮,身兼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青年委员、东部非洲中国总商会暨东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等多个职务。他认为,中国是肯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肯尼亚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非洲国家纷纷看好中非合作前景并希望与本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形势下,广交会将起到更大作用。他说:“受疫情影响,今年肯尼亚的物流量和贸易额有所下降,企业需要大量补货。广交会创造性地在网上举办,让他们感到非常惊讶,也非常振奋。相信这个能为全球贸易注入新动能的平台,将为疫情下的中肯贸易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