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故事 | 苏孝:广交会成就新“视界”

2020-10-16 16:40:25
原创
3241

一场国际贸易盛会,一个“95后”小生,一群贫困百姓的命运……广交会从来不缺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元素却有些特别。

苏孝,临夏市学和民族用品厂销售经理,出生于1995年,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两年前他与广交会结缘,广交会的全球视野、全球资源、贴心服务不仅颠覆了他对国际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认知,而且改变了公司和他个人的命运,也带动着众多贫困家庭奔向小康。

结缘广交会,奔向海外市场

临夏市学和民族用品厂成立于2004年,是苏孝父辈创下的产业,专业生产民族特许用品,如阿曼帽、非洲帽、孟加拉帽等。

“公司最初只做内销市场,富有民族特色的帽子非常受欢迎,业绩好的时候员工超过400人,机器全负荷生产,产品仍然供不应求。然而,随着新消费群体崛起和流行元素发生变化,国内市场对民族帽子的需求在减少。”苏孝直言,公司亟待开拓海外业务,实现市场的转型。

2008年,公司通过一个在迪拜经商的朋友,开始开拓外销市场。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公司一直缺少稳定客源,只能依赖沿海一带的外贸公司发展境外业务。不仅如此,由于后者对销售渠道严加把控,公司只能一直扮演供货商角色,不仅相当一部分利润被截流,出口额也只能归在外贸公司所在地计算。受上述因素影响,外销占公司总体销售额的比重始终徘徊在5%左右。

回顾这一段历史,苏孝感慨地说:“对于西部地区的小企业来说,我们是真的缺乏信息和资源。”苏孝不是没有动过参加“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念头,实际上,他早就听说广交会对拓展国际市场大有裨益,但苦于不知如何申请参展,参加广交会就这样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2018年,事情出现了转机。“临夏州商务局的领导来到工厂考察,看准产品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问我们想不想参加广交会,这与我们的需求不谋而合。”苏孝说,经过当地政府和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等部门的协调,公司在2018年春季顺利参加了第125届广交会,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展区免费获得一个9平方米的展位。

苏孝回忆说,为了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机遇,获得更好的参展效果,公司做足了准备,不但拿出不菲费用设计装修,而且在展品设计、布展上别出心裁,最终一举拿下索马里市场,打开了非洲市场的大门。

“2019年,我们做了更大投入,进入广交会专业展馆参展,吸引了更多专业外国客户前来洽谈。”苏孝说,来自坦桑尼亚等多国的客户现场留了样品,随后来到公司考察,合作就此达成。

颠覆外贸认知,书写扶贫故事

在通过广交会开拓了国际市场之后,苏孝深刻感受到了非洲对民族帽的巨大市场需求,多次主动出击,到海外市场考察,实现了业务快速增长。“去年我去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考察市场,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公司的产品,那种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通过广交会,我们不仅结识了海外客户,更重要的是还改变了自身对国际市场的认知和对贸易的认知。”苏孝感慨道,参加广交会之前,公司一直认为做外贸非常复杂,需要成立庞大的外贸部门。参加广交会之后,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外贸业务,拥有了货代、外贸综合服务等资源,这才知道做外贸只要产品好就会有市场,其他并不难。

更为令人兴奋且欣喜的改变发生在民族用品厂内的扶贫车间里。苏孝说,公司带动周边200多名农户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已经实现脱贫,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同时扶贫车间实行弹性工作制,让许多需要照顾家庭的农户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今年疫情发生期间,公司实现产能转换,圆满完成42000只防护口罩的生产任务,不仅带动了贫困户增收,也为抗疫作出贡献。

“广交会带给我们巨大的商机,助力我们的事业不断壮大,为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孝表示。

如今,苏孝不仅负责各类帽子的销售,还成立了贸易公司,着力推动产品多元化,销售成人尿垫、灯具等多种在非洲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未来我们期待能够获得广交会更大的支持,加快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壮大,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和百姓致富。”

在广交会上,与苏孝及其公司类似的故事一直在上演。广交会作为商务部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自第122届广交会起已累计为3000多家次贫困地区企业提供近5000个展位,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外贸发展。未来,广交会的强大“扶贫力”还将成就更多激荡人心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