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广州老海关人忆广交会:“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光辉和传奇”

2021-10-11 11:36:54
原创
3167
10月10日,广州日报刊发了《广州老海关人忆广交会:“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光辉和传奇”》,内容如下:
“自1969年开始,我就连续十年被抽调到广交会监管现场工作。”已逾古稀之年的广州海关退休干部老吴回忆起参加广交会的经历,一切仍历历在目。而如今已来到第130届,“六十多年来,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部门,伴随着广交会的辉煌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光辉和传奇。”他说。
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在广州开幕,这也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回归线下举办的一期“广交会”,展会为期5天,采取线上线下融合举办的方式,现场按16大类商品设置51个展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贸易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晴雨表”,折射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变迁,也是反映中国经济崛起与转型的缩影。

图片第126届广交会期间,广州海关所属广州会展中心海关关员在广交会海关咨询服务台为参展企业及采购商提供现场咨询服务(资料图)。
成长:在困境中起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解决新中国经济建设所属物资的采购问题,1955年广东外贸系统凭借毗邻中国港澳地区的地缘优势,先后举办了三次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为国家推动外贸发展和出口创汇提供了经验。1957年4月25日,第一届广交会在中苏友好大厦开幕,为新中国冲出一条对外交流的通道。为期一个月的展会带动成交额达1754万美元。同年的春秋两季广交会均取得高出预期的成果,出口成交总额达到8686万美元,占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图片第126届广交会期间,广州海关所属广州会展中心海关关员在广交会展馆内对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食品、化妆品、机电展品进行检查(资料图)。
老海关人老吴回忆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交会参展商品比较单一,主要为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传统工业品等。每年广交会举办期间,广州海关抽调人员组成驻交易会工作组进驻广交会展馆,为外贸企业和外商出口货样、广告宣传品等办理邮寄、验放等通关手续,接受业务咨询,同时对个别外商货样办理临时的进境手续。 
1958年至1978年的二十年间,广交会不断拓宽我国对外贸易渠道,年成交额突破40亿美元,为国家出口创汇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探索:在开放中前进 
1978年,从这一年的第44届广交会开始,万马奔腾的外贸大格局逐渐形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广交会上展出的商品由最初的农副土特产为主,逐渐拓展升级到日用消费品、机电产品、科技产品等占据主导地位。 
日益增多的参展企业和境外采购商,不断出现新的暂时进出境形式和货物种类,这些都对海关应势而变、创新监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初期,海关对展览品的监管主要依据20世纪70年代中期制订的《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和《海关对出口展览品监管办法》,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寻找新路子,开辟新方法。”时任广州海关所属石牌办事处货管科副科长骆卫国回忆道。  
一场关乎海关系统“提高监管效率适应外贸发展”的讨论应运而生。在这一背景下,《海关对暂时进口货物监管办法》等与展会展览品紧密相关的规章制度陆续出台。1987年7月1日《海关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第一步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   
发展:在新世纪转换新动能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商品、中国服务大踏步走向世界,广交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这一时期逾20%的参展企业在广交会上的成交额占到企业年度出口量值的50%以上。企业在广交会上结识的四海客户还带动了会后大量订单的生成。
图片第127届广交会以来,广州海关创新开设海关直播间,优化广交会在线咨询服务(资料图)。
对于海关来说,2007年第101届广交会是监管服务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届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仅一字之差,预示着广交会的使命从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升级为推动中国产业链融入全球化发展的潮流。 
“随着广交会的更名转型,其意义不再是简单的出口创汇,而是承载起更多为对外贸易牵线搭桥的作用。进出境展览品能否通关顺畅,是关系到这一平台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有着20多年展览品监管经验的“老会展人”、广州海关退休干部周柳回忆。
为了营造快速高效的通关环境,广州海关积极行动,2005年会同广州市政府对外公布《广州海关促进广州地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八项措施》,一举解决参展企业网上报备、指定展馆免担保等最关心的通关成本问题。同时,广州海关选派监管、行邮、法规、归类等业务领域专家形成专家团队,通过现场咨询点与门户网站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方位专业精准的驻会监管服务。 
2007年9月,广交会整体搬迁至琶洲展馆,广州海关多次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及广州展览品物流中心沟通协商,在展馆及附近设立展览品临时监管仓,为参展企业及时布展、展后展品存放及办理暂存、转展或留购等手续提供便利。2007年当年,广交会全年成交额达到历史最高峰的738亿美元,到会客商数创历史新高。 
创新:在新时代共筑复兴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交会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服务内涵,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继续作为“中国第一展”引领我国会展业和对外贸易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时期,新型贸易业态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海关的管理方式,海关积极构建一体化通关管理格局,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
图片广州海关所属广州会展中心海关关员为121届广交会提供驻会监管服务(资料图)。
2016年10月15日,第120届广交会开幕。同年,广州海关正式启动驻会展中心办事处(后更名为“广州会展中心海关”)机构运作,全国首个专门为国际会展业服务的海关机构应势而生。广州海关所属广州会展中心海关副关长邓强介绍:“作为服务广交会的海关机构,我们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果,依托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研发了‘互联网+会展e通 ’信息化系统,方便企业全程在线办理会展业务。” 
海关陆续推出一系列便利服务措施——2018年进驻广交会展馆、广州政务中心琶洲分中心办公,为广交会提供驻会监管、对参展企业免收税款保证金等便利;对运输有特殊要求的展品延伸展会监管服务时空,提供预约通关、关员至场馆上门验放等服务,确保展品安全和布展顺利;结合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一次备案,分阶段交单”模式、实施“一窗办理、一次办结”、驻会咨询、成交货物通过跨境电商新型模式通关等系列举措。同时探索将平行进口汽车领域的“保税+会展”模式拓展应用,通过开设广州特色国际会展常年体验馆等方式,推动国际会展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进行深度融合。 
跨越:在变局中开新局 
2020年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第127届广交会在网上举办。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云上广交”中,广州海关推出网上海关直播间、AEO企业线上推介、线上成交货物通过跨境电商新模式通关等系列举措,保障线上广交会顺利举办,让“广交会”这一中国外贸的金字招牌在特殊时期继续展现出特别的魅力和精彩。 
2020年的两届广交会,广州海关共在线答复海关政策相关问题3000多次,举办海关政策说明会6场,为4.2万件进境展品提供通关便利。海关服务广交会的8项措施被列为第127届广交会6大突出亮点中“新服务”部分的重要内容。 
2021年,万众期待中的广交会即将重启线下展览。广州海关提前制订《通关须知》,明确并指引相关通关事务办理要求和流程,推出18项便利措施保障第130届广交会。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线上办理、设置专门通道给予通关便利、方便特殊物品进境、放宽展览品延期限制、便利保税货物展销、允许“边展边检”等一系列举措,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线下展会保驾护航。通过“互联网+会展e通”信息化系统,全球参展企业可全天候在线办理展会备案、确认、展品通关、展中监管、展后核销和留购等事项,展品通关环节由16个减至8个,办展企业递交资料由最多40多项减至最少2项,暂时进出口展品平均通关时长缩减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