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故事”专题访谈】李欢:从广交会见证祖国强大崛起

2019-11-03 10:34:44
原创
3411

本报讯 (记者 封梅康) 第126届广交会如期而至,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香港南北行公所主席、远大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欢也如约而来。这是李欢第126次参加广交会,也就是说,自广交会创办以来,李欢每届都会来,从未缺席。

是什么样的情结,能让一个人从青涩时代到耄耋之年,几十年风雨无阻地参加同一个展会?是什么样的执着,能让一个人在漫长岁月甚至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也不动摇参会的信念?李欢的回答是:弘扬国货,回报祖国。他表示,只要还走得动,广交会,就会一直参加下去。

被信念支撑的参会情怀

广交会是一部新中国外贸发展史的缩影,是中国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见证。而李欢,则是这整部历史的参与者。

出生于广州的李欢20 岁到香港时,一开始从事医疗器械及药品生意,因南北行公所在他开的药店附近,慢慢就与之建立了联系。南北行是经营推广国货的,1956 年,为了寻找新的商机,李欢随着南北行团队赴广州参加了“华南土特产物资交流会”。李欢发现,展会上,虽然展品大部分都是纺织品、手工艺品以及农产品,但产品丰富品质优良,意味着巨大商机,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在第二年,当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创办之时,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前往。大概连李欢自己都没有想到,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中断过参会历程,和广交会结下了超越一个甲子的不解情缘。

50年代,为扼杀新生的红色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封锁政策,西方商人不愿意到中国谈生意,东南亚商人也因惧怕被拉入黑名单而不敢赴会。李欢当时参加广交会也不容易,每次从香港到广州,都费尽周折,而且还备受港英当局的歧视和监督;60年代至70年代,政治动荡,被视为“资本主义”身份的他为了参加广交会,脱下西装换上中山装。李欢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国货销往世界各地。他坚定地认为,祖国货源充足,商品质量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有一天会强大崛起。

为国货崛起而奉献智慧

被公认为品质一流的茅台酒,目前价格“一飞冲天”,市场上一瓶难求。可谁能知道,当年为了茅台酒能“走出去”,倾注了李欢的多少心血。

当初的茅台酒,质量虽好,但包装简陋,加上“红星”牌商标又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色彩,被外国指有政治因素,初期并没有得到海外市场的青睐。李欢从广交会上接触到茅台酒后,为帮助茅台酒“走出去”,踏上了有“路无三里平”之说的贵州。10多天里,李欢日以继夜地与酒厂商讨包装改良,并亲自当起了设计师,用铅笔画图,将商标中原有的五星和齿轮造型删去,改用具有东方传统特色的敦煌“飞天”图案代替,两个飘飞天仙女合捧一盏金杯,寓意茅台酒是外交友谊的使者;除了商标,原先因“砂眼”而易漏酒的黑陶瓶装也换了成光洁的白瓷酒瓶,瓶上的红丝带则是特地去杭州寻找进货。商标和外观沿用至今的“飞天茅台”如今风靡四海,李欢功不可没。

青岛啤酒在走出国门的征程中,也有李欢的鼎力相助。青岛啤酒商标的左上方原是位于西部栈桥风景区小青岛的灯塔,李欢亲赴青岛考察后,建议将商标中的灯塔改为具有青岛特色的栈桥回澜阁,这一新版商标一用就是50 年,青岛啤酒也在海内外迎来了快速发展。佛山海天生抽王、豆豉鲮鱼等知名品牌,同样也经过李欢的“改头换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从最初的不到1万平方米、只有千人参会发展到近120万平方米、设施现代化、商品数十万种、21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参会的中国第一大外贸促进平台,广交会的发展历程,李欢一一经历。他从广交会上,见证了祖国的强大崛起,同时,也奉献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