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环保之路越走越宽

2019-04-24 11:40:35
原创
2967

本报讯  (记者  蔡小素)从陶瓷餐具到家具装饰,从玻璃器皿到日常用品,记者走访广交会发现,各类展品都在顺应绿色生活的需求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依托绿色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环保之路也越走越宽。

绿色产品抢占国际市场

在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展位上,一款淀粉吸管成为了吸睛“神器”。公司总经理李二桥告诉记者:“这是本届广交会才推出的新品,它完全采用小麦、大米等天然农作物淀粉,经过高温、高压、熟化、挤出、烘干精制而成,是一款可以食用的吸管,在任何生态环境下都可以短时间内完全化解,对环境零污染。”李二桥介绍,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双童成立专项攻关小组,自主研发生产设备,先后克服淀粉易溶于水、挤出成型难、储存后结晶等技术难题,历经3年时间,最终研发成功,在广交会一经展出就受到很多采购商的青睐。

去年下半年,全世界掀起抵制一次性塑料产品的行动,不少塑料制品出口企业受到重创,但双童却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良机,一个月卖出去的吸管比前10年都多。李二桥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双童就研发出PLA生物质可降解吸管,近几年又推出了纸质吸管,采用食品接触类纸浆制作而成,在回收后3-4个月内可以降解,这些产品在日本和欧洲市场都格外走俏,每年有近20%的出口额增长。“目前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球性的巨大商机,我们可降解的吸管产品每年的销售增长了40%以上,很多采购商看重的也是产品的环保性。”

绿色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当前,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外贸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走绿色生产道路并从中益的企业。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杨中辰介绍,玻璃器皿烧制的过程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过程,以前燃料主要采用了煤和油。多年前,诺特就已经开始生产转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用电和天然气代替原来的煤和油,在减少大气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效能。此外,通过技术创新,改良了原料溶质配方、提升了融化技术,使得生产效率翻倍,单位玻璃能耗降低。在工业气体排放技术上,采用先进的脱硝技术,减少大气污染。此外,企业还一直专注可回收利用原材料的开发,推动了产品升级,目前可回收的耐高温玻璃器皿已经成为出口的主打产品。

“近几年参加广交会,我们一直在向客户传递绿色生产的理念,也获得客户的认可,海外市场‘朋友圈’越来越大。”杨中辰告诉记者,“很多大客户都非常看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广交会结识的客户,对公司生产模式和产品了解之后,都很乐意和我们合作,目前力诺已经成为三星、松下、LG以及沃尔玛、康宁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货商。近几年,外贸在中东、欧洲市场的开拓力度也不断增加,出口额稳步增长,这都得益于公司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