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交会上感知改革开放的强劲脉动

2019-01-30 10:38:12
原创
3036

      在商务部组织的《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办公室张文峰同志撰写的《在广交会上感知改革开放的强劲脉动》被评为有代表性的重点稿件。

 

作者简介

      张文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2月出生,河南省鲁山县人,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现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办公室经理,2005年进入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参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有关工作。

 

      我出生于1980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大幕开启。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神州大地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从中原大地到沿海开放城市烟台,再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伴随着求学的脚步,我开始接触到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

      2005年,结束了18年的校园生活,我进入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工作。在这里,我有幸参与被誉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缩影和标志的广交会,得以近距离感知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劲脉动。

百届记史

      仿佛一切皆有安排。工作的第一年恰逢广交会百届庆典。外贸中心决定编撰一套《百届辉煌》纪念丛书,全面记录广交会50年、100届的风雨历程,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根据分工,我负责《百届辉煌》创立篇的撰写任务。

      对我而言,这是一项巨大挑战。毕竟自己刚刚毕业,对中国外贸和广交会的发展脉络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而且,因年代久远、人海茫茫,很多史料难以查找。但要写好开篇部分,必须消化和掌握大量文献史料。在各方鼓励下,我横下一条心,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欣然领命。

      我认真研读《广交会志》,查阅从中央档案馆、商务部档案处借调的珍贵文献,到广东省档案馆、中山图书馆查阅档案素材和报刊杂志的新闻报道,参加“老广交”座谈会,随队拜访广交会的重要亲历者,全方位了解广交会创办早期的点点滴滴。

      时光转入2006年,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临近了。突然有一天,领导说:“社会各界对丛书的出版充满期待,编写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大家春节就不要回去了,留下来全力以赴追赶进度,大家觉得怎样?”

 

      短暂的沉默之后,我的内心闪过一个念头,人生能逢几个“百届”?作为一名广交会新人,能够书写广交会的历史,亲身参与百届庆典的标志性工程,可能是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就这样,我爽快地点了点头。那年春节,我和几位同事都没有回家。大年初三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丛书的编写。在二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大家久违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放弃了各种活动和团聚。在外贸中心领导的指导下,2006年8月,丛书终于付梓出版。

      那一刻,不少人都喜极而泣。真的太不容易了!那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真情付出的人才能真切体会到。

      在丛书中,不少史料、图片首次披露,不少亲历者首次向世人敞开心扉,讲述他们的难忘故事和精彩经历。

      犹记广交会创办伊始,面对“大跃进”和“三年困难”的考验,在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国家动员各方资源支援广交会,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挤出物资满足广交会出口所需,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破封锁、创外汇”,呵护这条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广交会围绕改革开放大局和外经贸发展战略频繁出招,不断改革组展体制、创新招展招商理念和模式,推动中国企业、产品、设计和品牌走向世界,见证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编书过程是一次难忘的时光之旅。深深触动我的,是老一辈外贸人筚路蓝缕、勇于开放的精神,无论时局如何艰难、形势如何严峻,甚至在承载政治重负之际,他们毅然矢志不渝、张开臂膀拥抱世界。这其中,隐含着老一辈外贸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深关切。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数百年来,大国崛起的轨迹清晰地印证了这一逻辑。大清王朝虽然缔造了康乾盛世,但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没有把握住全球首轮国际贸易大潮的机遇,使古老的中国,错失了一次可能因对外开放而引发全面变革的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再次打开国门提供了全新的契机。这一次,老一辈外贸人牢牢把握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依靠敏锐的眼光和惊人的智慧,在南方商贸重镇广州创办了广交会,为新中国打开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路。

 

      这是一条开放之路、友谊之路、共赢之路,它一头连着中国、一头通着世界,它是如此特殊和重要,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全国外贸人用毕生心血呵护着它的成长。 

现场记变

      百届广交会至今,我又连续参加了24届广交会。其间,我曾以工作人员、记者和编辑等不同身份参与广交会现场的相关工作,特别是见证了第110、120届广交会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交会从形式到内容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可以说变化是这一时期广交会永恒不变的主题。

      首先是“颜值”变高了。面对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广交会率先在国内展会中实施绿色发展计划,绿色展位普及率达到100%,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环境友好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广交会顺势推出绿色发展2.0计划,通过实施绿色布展、绿色参展、绿色撤展,倡导绿色会议,打造绿色展馆,将“美丽中国”建设理念,传递给每一位与会者。

      与会客商纷纷点赞,认为广交会的绿色发展实践具有显著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为中国会展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广交会样本”。

 

      不仅如此,广交会内涵的变化更加令人兴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贸经营权逐步下放,高度垄断的外贸经营体制被打破。

      广交会抓住机遇,多次实施组展体制改革,吸引更多生产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展,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百舸争流、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格局。

      广交会上展出商品的质量、档次和功能不断升级换代,出口主体实现了从初级农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变,机电产品稳居第一大出口商品类别。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广大参展企业危中觅机,苦练内功,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携带最新产品参展,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定制化产品成为新的潮流。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从贴牌到创牌,广交会内涵的深刻变化,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正在自信调整经济结构的新兴大国形象。

      广交会多功能综合平台作用变得更强。为扩大进口、向世界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广交会从第101届开始设立进口展区,由单一出口平台转变为进出口兼具的双向交易平台,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成为“卖全球买全球”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

      广交互利通天下,广交会的采购商来源地更加广泛,覆盖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最具国际化的贸易平台之一。广交会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众多沿线国家的工商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沿线国家采购商占比44%,成交占比32%,“一带一路”倡议在广交会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广交会积极贯彻国家“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智慧广交会建设,提供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全天候外贸促进平台。

      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上的深刻变化,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缩影。它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不断增强的核心竞争力,听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稳健脚步声,感受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寻根记感

      历史,总是在特殊的时间节点勾起回忆和反思、传递精神和力量。

      2018年7月6日,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琶洲岛上的广交会展馆巍峨矗立,在雨中显得更加沉稳大气。下午两点,三十多位广交会人冒雨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广交会人走广交路”活动。

      这是一次难忘的寻根之旅。大家沿着广交会的发展足迹,先后来到中苏友好大厦、流花路展馆、侨光路陈列馆、起义路陈列馆等广交会不同发展时期的展馆,实地探寻广交会创办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风雨历程。

      虽然,我早已在史料中知悉广交会的演变发展脉络,但现场完整走完广交会六十多年的发展之路还是第一次。每到一处,我都在雨中伫立良久,静静凝望大雨淋湿了的展馆,回忆着往昔的岁月。这次活动给我以深刻启迪,让我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认真思考作为一名广交会人,应该在下一个40年展现什么样的精神和状态。

      我想,作为一名广交会人,我们应当感恩这个时代。40年来,广交会的与会境外采购商和出口成交额分别从2.5万人、24亿美元增至约20万人、300亿美元,分别增长了7倍和11.4倍。

      ——多少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从这里腾飞,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多少外贸人在这里淬炼成钢,放飞人生梦想;

      ——多少会展产业链上的商家在这里掘得第一桶金,收获成功和希望;

      ——而我自己,也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业务骨干。

      所有这一切,皆因改革开放开创的这个伟大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从不负人,虽然它可能会让你承受诸多挫折、彷徨甚至痛苦,但那只是在磨炼你,磨炼千千万万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

      我想,作为一名广交会人,我们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六十多年来,广交会历经“三年困难”、十年“文革”、非典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机,在与时代大潮的一次次搏击中,我们的前辈从未犹豫和退缩过。他们以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对工作的无私奉献,在广交会和中国外贸发展史上书写了精彩篇章。

      如今,他们当中有的鬓染霜白,有的已经作古。年华易逝,精神不朽。当我们从前辈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时,我们应当不忘初心,心怀敬畏,大力传承“忠于使命、勇于开放、坚韧不拔、改革创新”的广交会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我们身上焕发时代光彩,使之成为我们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我想,作为一名广交会人,我们应当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当前,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广交会,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和商务模式,更好地发挥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作用。

      新时代的序幕已经开启,成功注定属于勇毅而笃定的人。前行道路可能荆棘密布,但我们必须义无反顾,高扬改革创新旗帜勇敢无畏地走下去。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面对艰巨任务冲锋在前,面对艰难险阻奋斗在先,以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奉献和担当。努力作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广交会的改革创新进行到底,奋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代广交会人的辉煌。

      只有这样,当后辈问起“什么是你们的贡献”的时候,我们才能无愧于心;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会觉得无愧于历史的重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让我们抖擞精神,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下一个40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转载自:e新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