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故事】巴拿马中华总会会长冯雅迪:88届广交会坚守一颗“中国心”

2018-05-01 09:51:32
原创
3327

“44年,连续88届广交会,我每届都来,广交会就像连着风筝的线,牵动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巴拿马‘游子’的心。”日前,在广交会期间,巴拿马中华总会会长冯雅迪对记者说。

44年参加广交会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冯雅迪1950年出生在温州市平阳县,七十年代初期,他移居巴拿马,后来加入巴拿马籍,在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从事中国产品的批发生意。

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时,那是1974年,当时,24岁的他以“来宾”的身份参加了第35届广交会。

“那时候,广交会展期是一个月,过了时间就没有饭吃,不像现在会展场馆内饮食供应这么充沛、丰富。”冯雅迪回忆说,当时,住宿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选择。“那时,广州第一家,也只有这一家五星级宾馆——东方宾馆,就算你掏得起钱,也不一定能住得上,而现在各种各样、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太多了。”他说。除此之外,人们的服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州几十年的变化。“80年代初,广州街头的行人衣着仅有几种颜色。那时你在大街上看到人的穿着不是蓝的就是灰的,不是灰的就是绿的。”冯雅迪感叹,如今,穿着色彩缤纷服饰的广州人,已经开始挑剔国际品牌,把眼光投向本土服装设计师的作品。

采访过程中,冯雅迪向记者展示了一张1982年的外汇兑换券:“那时候我们外商来参加广交会,要把钱换成外汇兑换券才能在市面上买东西,否则就只能到友谊商店去买。现在,不仅拿着钱想买什么都可以,即使两手空空走在街头也不用愁,因为就连小店都可以移动支付,真是太方便了。”

冯雅迪回忆,他第一次来参加广交会时,交通也远没有如今这么便利。“那时没有直通车,我们从香港过来,到了罗湖以后,下车走过罗湖桥,到了深圳再坐车来到广州。”如今,外商要从外地来广州,飞机、高铁、轻轨、地铁间几乎无缝接驳。

40多年间,从广州宾馆到流花路,再到现在的琶洲,冯雅迪见证了广交会3次展馆的迁址,每一次搬迁,都是广交会在质和量上的升级,也是中国在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中地位的提升。“如今的广交会跟以往相比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规模更大,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更多,很多外国人都是冲着不少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品牌来的。所以,透过广交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更加开放的姿态和中国制造的崛起。”冯雅迪表示。

心系祖国为中巴贸易交流不停奔走

“我是游子,我有一颗‘中国心’。”冯雅迪在采访过程中多次对记者说。

多年来,他一直牵挂着祖国的发展。“我们很多海外的华人华侨,为了生活拼搏,手脚都停不下来,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努力奋斗就是给华人丢脸。同时,只要祖国好,我们心情就好,脸上就有光。所以每次来到广交会,我心里都很激动,因为改革开放的广州处处都是高楼大厦,大家脸上都有笑容,这样的场景,让每一个华人都感到自豪。”冯雅迪说。

冯雅迪曾任巴拿马驻中国贸易发展办事处副代表长达十年,为了促进中国和巴拿马之间的经贸往来,他促成了中国和巴拿马互相成立办事处,搭建起交流平台。2017年6月巴拿马和中国建交,让他备受鼓舞。

“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对两国的商业贸易十分有利,对在外华侨的发展也很有帮助。”冯雅迪表示。

为此,今年68岁的冯雅迪依然努力用自己巴拿马科隆(CO-LON)自由贸易区华商总会会长的影响力,积极为中国企业赴巴拿马投资创造条件。“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这么大的进出口市场,科隆自贸区是免税的,我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利用巴拿马作为一个转途中心,赴全球投资,华商总会在这一过程中愿扮演义不容辞的沟通角色。”冯雅迪表示。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朝华、卢鉴